中国参观团乘员葛文墉试飞员与法方战斗机飞行员的合影

  上世纪80年代,中法之间的军事交流十分热络,法国提出可以向中国出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轻型战斗机——“幻影”2000B,我军战斗机试飞员和飞行员,还专门赴法国南部马赛附近的依斯特尔试飞基地多次试飞“幻影”2000B。

  虽然这项交易最终 因为双方在价格上存在较大分歧而无疾而终,但中法在这个时段却签署了十多项军事合作协议。

  包括我们熟知的直-9直升机、直-8直升机、100毫米速射舰炮、米兰反坦克导弹技术、7管30毫米速射炮技术、核潜艇用大型声纳系统、舰艇导航定位系统、舰艇用声纳设备、舰艇指挥控制系统、阿赫耶2C涡轴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航空材料及加工仪器、检验检测仪器和某型发动机核心机等等。

  可以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法国几乎搬走了半个国防工业,即便是90年代以来,以美国和北约国家为首的西方对中国展开极为严厉的武器和防务技术禁运,法国仍然坚持暗地里向中国出口先进武器技术。

  法国这个国家为什么如此与中国交好呢?

  

  中国大亚湾核电站

  事实上, 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体现了法国独立于美国、北约的自主外交政策。

  独特立行,不但体现到了法国的外交战略上,还融进了法国的军品出口之中。法国是西方国家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也是最早与中国进行核能技术交流的国家。

  中国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是引进法国技术而建成的,当时,核能技术是十分敏感的尖端技术,西方国家并不愿意向中国透漏半点风声,更何况整体技术输出这样的大动作。

  法国当然也得到了甜头,据外国媒体称,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而氢弹却抢在了法国前面,成为世界第四。

  而且更让法国没面子的是, 1967年,中国成功试验的氢弹是颗实用化的核航弹,而法国1968年试验的是不实用的氢弹试验装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鉴于这个实验装置的体积原因,别说是法军的幻影IV轰炸机了,就是美军的B-52战略轰炸机也搭载不了这么大个家伙, 中国不仅抢在法国前面首先搞成了氢弹,还一次性搞定了实用化和小型化。

  “当年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消息传到法国后,法国科学界和政界都感到十分惊诧。 当时的戴高乐总统为此大发雷霆,他把原子能总署的官员和主要科学家叫到他的办公室,拍着桌子质问为什么法国的氢弹迟迟搞不出来,而让中国人抢在前面了。在场的人都无言以对,因为谁也解释不出中国这么快研制出氢弹的原因。”

  自己做不了,那就好好学。据外国媒体称,经过谈判,中国将部分氢弹小型化技术输出给法国,法国则将大量先进技术作为交换给了中国。

  军事专家雷泽先生告诉鹰眼军事记者,实际上,90年代中后期,西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严厉解禁,但 所谓的禁运在此时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强大,其实已经成为了一层窗户纸。

  欧洲国家和中国进行半公开的军事合作和军民两用技术交流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这其中法国扮演了集散地的角色, 正是法国、以色列、英国、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存在,让日本和美国在技术上遏制中国的企图彻底破产。

  比核武器重要百倍 中国一直不公开这套杀手锏技术

  

  图片为中国“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潘建伟院士,作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潘建伟在27岁时科研成果就入选“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31岁式他毅然选择回国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帮助中国在量子通信的前沿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2015年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网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这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名列榜首,被评为年度人类物理学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为什么中国这项研究成果会被一向傲慢的西方物理学经典杂志,评为2015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呢?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中国在光量子通讯上的成就心服口服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的超级黑科技——军用光量子通讯技术。据了解,所谓光量子通信,就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传统通信技术较光量子通信相比,其安全性和高效性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军用光量子通信绝不会“泄密”,其一体现在量子加密的密钥是随机的,即使被窃取者截获,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密钥,因此无法破解信息,因此光量子通讯技术被认为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革命性技术。

  

  众所周知, 军事通信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我军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打赢信息化战争,首先就要提高军事通信能力。目前,军事通信有卫星通信、视频通信等等,现代武器系统一般都要通过三军数据链和卫星通讯系统,来实现连接,然而在所有的军事通信技术中,显然安全是军事通信的第一要求。而量子通信可以做到绝对安全,光量子通信既没有电磁辐射, 也没有强光辐射, 敌方难以截获和破坏我方密码,美国媒体曾曝光中国已经开始在潜艇水下激光通讯技术中,进行光量子保密通讯试验,已经领先美国。

  据军事专家雷泽先生介绍,光量子通信在国防和军事应用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广阔前景,可以利用量子隐形传输以及超高通信速率和信息高效率等特点,建立满足军事特殊需求的超光速军事信息网络。美国媒体认为,“也许没有多少人会认为中国军力可能将在未来10至20年内超越美国,但是军事力量的竞赛是动态的,特别是依赖于新技术的发展竞争,如果解放军将光量子通讯技术大面积推广并实战化,美国的优势就会大幅缩小”。

  

  15年前,中国在光量子通讯技术领域还在世界上默默无闻,但15年后,中国在所有与光量子通讯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都位居世界前列,据了解,目前,中国科学家在量子物理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引领国际的重大前沿突破,量子通信更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尖端技术。2016年,中国还将发射人类首颗量子通讯试验卫星,这意味着,中国将先于欧美拥有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其背后的军事和战略意义有多重大,大家可想而知。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为何牛逼?一用途让白宫吓傻

  

  近日,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发表文章称,目前全世界共有四种投入运行的导航卫星系统,分别是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中国北斗以及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这也是联合国目前已经确定的四大卫星导航供应商,中国作为后起之秀,这方面不仅走在了欧洲前面,而且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国家,甚至将成为其他国家最信赖的导航卫星。

  目前,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已经实现在亚太地区展开运行服务,作为中国独立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导航卫星系统,中国的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技术先进、开放兼容、稳定可靠,且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形成,通过完善的北斗导航卫星实际应用、产业支撑、体系保障等,让北斗卫星成为服务中国和世界的新型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的特点

  作为中国独立打造的新一代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不仅拥有和其他导航卫星系统一样的基本性能,而且还具有自己众多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北斗导航卫星不仅具有快速、精准的导航能力,还具有短信息发送能力,这使得北斗在功能上更加强大;其次,北斗导航卫星兼容性非常强,其终端系统不仅能接收北斗自己的导航卫星信息,还具有接收其他卫星导航信息的能力。

  除了这些特有的优势之外,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的使用不带有任何附加条件,不会因为某些原因强行改变、或者掐断使用北斗导航卫星国家的信号,这就让使用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的国家,在民用市场和国防领域拥有极强自主选择权和高安全性,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北斗在亚太地区的服务运行,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实现北斗的全球导航能力。

  

  美国为何对北斗导航卫星表示担忧?

  诸葛小彻(微信ID:zhugexiaoche)认为,中国北斗导航卫星作为美国GPS的直接竞争对手,自然是美国极力打压的对象,不过除了商业上的担忧之外,美国更担心中国北斗的军事用途,因为卫星导航系统最大的用途之一就是为武器系统提供精确制导能力,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火箭炮、精确制导炸弹等在内的众多攻击武器,都可以应用北斗导航微系统,因此,中国所有的精确制导武器都是北斗卫星服务的对象。

  除此之外,最让白宫官员寝食难安的是,中国北斗卫星或将为古巴、伊朗、委内瑞拉等国提供精确制导服务,诸葛小彻(微信ID:zhugexiaoche)认为,作为美国当前极力制裁、打压的邪恶国家,一旦这些国家将北斗导航卫星应用到其导弹或者火箭炮系统上,将大大加强其对抗美国的军事实力,因此,中国北斗导航卫星仅依靠这些优势,便可快速占据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这也是美国为何极力阻碍中国发展北斗导航卫星的重要原因所在。

  北斗卫星抢先一步发射 欧盟后悔没和中国合作

  

  今年我国已经多次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特别是最近的9月30日发射的第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更是 标志着我国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正式拉开序幕,也就在近日欧洲也发射了其伽利略导航卫星的第8和第9颗卫星系统,看起来这两家相安无事,但实际上,中国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之间可是有一段激烈的恩怨情仇,而且还发生了一次让欧洲尴尬之极的故事。

  大家知道,一直以来,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民用导航领域独步天下,即便同时代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与之竞争,但“格洛纳斯”年久失修,导航卫星残缺不全,早已淡出国际市场,根本不具备与GPS一比高下的能力。欧盟在2003年发起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 被认为是结束美国“独霸”局面的最有力挑战。此时,中国宣布和欧洲联合发展“ 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一方面出钱学技术,2004年中欧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第一笔7000万欧元的款项很快就打到欧方账户上。 另一方面也是参与国家合作的好机会,本来中方对这件事情抱有很大期望。

  但好景不长,中国不但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甚至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的障碍所阻挡,中方实际上一无所得,反而要担负巨额资金投入,这样的“结局”令中方十分不满。由于实质参与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受挫, 中国决定“单干”。最后中国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并抢先发射了自己的首颗区域导航定位卫星系统,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通用的程序,中 国已经向该组织通报了准备使用的卫星发射频率,这一频率正好是欧洲“伽利略”系统准备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这下欧洲人傻眼了,怎么办?频率被抢等于卫星还没发射就没了位置。

  

  大家都知道, 卫星所处的太空空间,处于各国领空之外,卫星频率轨道资源属于全人类共有。各国若想合法利用这些资源,必须依照国际法和《无线电规则》规依法使用,然而,地球轨道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在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上空,东经30度到东经172度的黄金轨道范围内,目前总共有194颗静止轨道卫星,被25个国家、72个操作者所拥有。其中美国42颗,中国35颗,日本24颗。

  而在亚太地区上空,在东经110度轨道位置上甚至有6颗卫星共轨运行,静止卫星轨道位置已几乎被全部占满。同时,随着卫星业务需求的增长,常规C和Ku频段资源已几乎瓜分殆尽,在卫星技术成熟的L、S、扩展C、扩展Ku、以及Ka频段的使用也已逐渐接近饱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当然要抢占频道资源 ,这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卫星轨道和频率争夺的问题。

  

  实际上,中欧就导航卫星放射频率“重叠”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欧方官员以频率是从美国人手里花“血本”获得,而且欧洲人的“伽利略”系统早已按此频率进行技术设计现已无法修改为由,力压中国“北斗”系统“搬迁”到其他频道上。

  中方则依据国际上通行的卫星发射频率原则——“谁先用谁先得”的“所有权取得”,对自己的权益寸步不让,对欧方的要求据理力争。当时,“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陷入困境,不仅经费难以为继,连频率也被“北斗二代”优先占用。最终,欧洲人只能选择妥协,承认中国占用频率。今年3月,中欧终于达成最终协议,妥善解决了频率问题。

  振奋!中国将发射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

  

  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及火箭运往酒泉

  据媒体报道,作为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11月14日在上海装载完毕,当晚搭乘专列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研制,将于12月中旬发射升空。

  1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承研的卫星系统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研的运载火箭系统,顺利通过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星箭出厂审定,这标志着卫星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已全面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条件。本次发射将是长征二号丁火箭执行的第26次飞行任务。

  据介绍,目前,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的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支撑和科学应用六大系统各项准备工作均按计划节点进行,具备进场执行任务的条件。

  

  暗物质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批准立项的四颗科学卫星之一

  暗物质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批准立项的四颗科学卫星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同时将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这颗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尺寸只有1.5(米)乘以1.5(米)乘以1.2米,可以说,它的体积比一张办公桌大不了多少。但是这颗卫星体积虽小,功能却非常强大。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李华旺

  据专家介绍,在卫星结构方面,暗物质卫星首次尝试了“科学探测载荷一体化”设计,卫星有效载荷质量1410公斤,整星质量1850公斤,载荷平台比达到了3.2:1。探测器位于卫星中心,卫星的服务舱和一些单机设备均分布在载荷的周围,专家通过精巧的设计,减小了卫星体积,降低了重量,大幅节省了发射成本。

  据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李华旺此前介绍,这颗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承载着目前国际科研最前沿领域“暗物质探测”的重任,因此在设计建造之初,中国科学院就为这颗卫星定下了高标准,而实际出厂检测结果显示,这颗卫星的各项探测能力的确不负众望。

  

  通过对采集来的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将寻找和研究存在于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

  专家称,卫星在电子探测方面,探测器在轨观测6个月,可以观测到约10000个高于300GeV的电子,是欧洲PAMELA项目的50倍,而在伽马射线观测和宇宙射线重核探测等方面,其灵敏度和探测能力均远高于国外同类探测器。

  李华旺总设计师称,未来这颗暗物质探测卫星升空后将在轨运行至少三年时间,它将主要担任几个方面的任务,包括探测空间高能粒子的入射方向,分辨高能粒子的种类,及测量高能粒子的能量。通过对采集来的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将寻找和研究存在于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

  中国调整进攻力量 配40颗卫星4千枚导弹

  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11月6日一期(提前出版)发表题为《中国微调进攻性打击力量》的文章,作者为费学礼,编译如下:

  20世纪70年代,苏联战略家认识到,将精准的常规武器与先进的信息、侦察和指挥系统结合在一起,能够取得近似于低当量核武器的毁灭性效果。苏联将师级战术信息系统与火箭炮的结合体称为“侦察-火力综合系统”,而战区级信息与导弹/空中打击系统的结合体称为“侦察-打击综合系统”。

  美国在巴尔干半岛、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中将上述两个理念全都付诸了行动,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则予以密切关注,并在20世纪初打造了自己的首个侦察-火力/打击综合系统。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从更适合中短程攻击行动的第一代侦察-火力/打击综合系统,向拥有更加精良的多级侦察和信息系统并能够实施中远程打击行动的第二代系统转变。

  

  过去十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署了令人生畏的C4ISR网络并不断改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使用30颗军用和民用光学侦察卫星、5颗雷达卫星和 5颗电子情报卫星“三星星座系统”。今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射了拥有0.72米影像分辨率的“吉林一号”卫星和两颗拥有1.12米视频分辨率的“灵巧”卫星。中国还有望拥有更高视频分辨率的卫星,而且据中国科学家说,它们可能在这个10年的晚些时候得到首批光学/激光通信中继卫星的支持。

  在传输数据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使用20颗军用和民用卫星。到2020年,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该能够覆盖全球。过去15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发展数字指挥系统以满足全国、战区和作战级别的指挥控制需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短程弹道导弹数量可能急剧增加。第二炮兵部队拥有1200枚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研制的350公里射程的东风 -11A导弹,以及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研制的600公里射程的东风-15导弹。但这种一个发射器配一枚导弹的系统可能会被一个发射器配5至8 枚导弹的系统所取代。

  比如,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M-20导弹系统就同时配备了一枚射程超过300公里的短程弹道导弹和4枚射程为300公里的A300火箭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推出了一种类似系统,将300公里以上射程的BP-12A导弹与多达4枚200公里射程的神鹰-400火箭弹搭配在一起。

  2010年,五角大楼公布的此类数据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250个短程弹道导弹发射器,每个发射器配5枚导弹再加上两轮重新装填的导弹,就能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短程弹道导弹数量增加至3750枚。

  

  二炮的战区导弹数量和射程都在扩增。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800至1000公里射程的东风-16导弹于2012年开始服役。射程超过 2000公里的东风-21导弹有东风-21C终端制导导弹和1500公里射程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两种版本。在今年9月3日的阅兵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展示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东风-26导弹,估计射程为4000公里。阅兵期间的报道称,东风-26还有一种反舰弹道导弹版本。二炮还拥有超过400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东风-10陆基对陆攻击巡航导弹(LACM),射程为1500至2000公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新型轰-6K型轰炸机和较早的轰-6M型轰炸机配备了某种版本的东风-10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轰-6K型轰炸机能够携带6 枚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以及数量更多的精确制导弹药(PGM)。这些精确制导弹药也能用于目前正在研制的攻击战斗机,比如西安的歼轰-7A、成都的歼-10和沈阳的歼-16双座战斗机。

  中国突然启用雪藏多年的核导弹

  《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发表题为《中国让一些导弹更具威力》的文章称,在维持最低限度核力量几十年以后,中国正重新设计建造它的很多远程弹道导弹,以使其携带多枚弹头。联邦官员和政策分析人士称,此举的目的似乎是让准备在太平洋部署更强大导弹防御系统的美国三思而行。

  令中国的这个决定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弹头小型化和在一枚导弹上安装三枚以上弹头,是中国几十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的技术。中国的历届领导人刻意让这一技术闲置,他们不想卷入冷战时期美苏核竞争那种军备竞赛。

  

  核导弹装上多弹头

  文章称,然而现在,中国似乎改弦易辙,与此同时,它在南中国海岛屿上修建军用机场,首次派潜艇驶经波斯湾,并构建强大的网络武器库。

  

  这其中很多举措让美国官员大吃一惊,证明了奥巴马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面临的挑战。

  美国官员表示,迄今为止中国不愿举行会谈讨论其决定着手为弹道导弹装配多弹头一事。

  “美国希望与中方探讨关于核现代化和弹道导弹防御的各种问题。”中国军事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桑德斯说。该中心是由五角大楼出资的学术机构,成员当中有很多人是美军下一批高级指挥官。

  

  桑德斯说,“中方不愿在官方渠道进行这种讨论,”不过,包括他在内的一些专家就弹头问题与中国同行有过非正式谈话。

  

  五角大楼在每年向国会递交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阐述了北京的最新核研发项目,它所披露的事态动向给奥巴马政府带来难题。奥巴马政府从未公开谈论过中国的这些核进展。

  直接针对美军优势

  文章认为,奥巴马总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在太平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过,美国官方的政策说明声称那些拦截导弹要对付的是朝鲜,不是中国。同时,奥巴马正设法表明他在抵制中国恫吓其邻国(包括华盛顿的一些最亲密盟友)并把美国阻挡在西太平洋以外。

  

  五角大楼已经有人在鼓动加快导弹防御工作,并派军舰前往有争议岛屿附近的公海,以宣示美国将坚持主张航行自由,包括在中国声称是其专属区的水域。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项目主任汉斯·克里斯滕森表示,中国的弹头装配新动向是“核约束的倒霉日子”。

  “中国的弱小力量慢慢变大了一些,”他说,“它的有限能力慢慢变强了一些。”

  在美国官员的眼里,中国此举与国家战略迅速演变是一致的。近来曝光的图片清晰显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白宫的政策制订者和军事规划人员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决心把潜在竞争对手赶到太平洋中部去的速度与强度。

  

  为此中国建造航母和潜艇,打造一支能在爆发区域危机时对美国构成可靠挑战的整体力量。中国有些军事现代化项目直接针对美国的技术优势。中国谋求掌握技术阻挠美国的侦察和通信卫星,它对网络技术的大力投资(以及对美国计算机网络的调查和攻击)在美国官员看来,既是为了窃取知识产权也是为应对未来冲突做准备。

  

  核力量的升级与这个战略是一致的。

  突破美国导弹防御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阿什利·特利斯曾是乔治·W·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部门高级官员,他说:“这显然是为与美国展开长期竞争做准备的一部分,中国向来很忌惮美国的核优势。”

  美国的核力量目前在数量上是中国的8倍。特利斯说,进行升级的核导弹型号选择值得关注,因为中国选择了“为数不多确定无疑能抵达美国的导弹之一”。

  

  美国在冷战初期首开一弹多头之先河,这比单纯增加军备更具有威胁性。理论上,一枚导弹释放的多枚弹头可以调整其飞行路线,从而各自飞向不同目标。

  

  这一技术进步的专业名称(多弹头分导载具(MIRV))成为冷战最可怕的特色之一。它象征了过度杀伤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杀戮之恐怖。每一个分导载具都是一枚微型氢弹,从定义上讲,其破坏力是夷平了广岛的那种原子弹的好几倍。

  中国曾远远地观望这一切。它小心翼翼地略微改进了其弹头和导弹力量,但决定把领导层认为的“能以最少数量已部署弹头威慑住外国侵略的力量”投入战场。

  1999年,克林顿执政期间,国会里的共和党人指摘中国间谍窃取了氢弹小型化机密。但情报机构指出了北京方面的克制。

  

  当时中情局的报告称,“20年来,中国一直有技术能力研发多弹头导弹”,如果有意愿,它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升级其MIRV导弹力量。

  

  如今,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发展一弹多头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华盛顿反导工作的回应。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克里斯滕森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能够突破弹道导弹防御。”

  中国罕见公布使用核武三大原则:白宫乖乖妥协北京即将公布核武器使用三原则!白宫心惊

  中国媒体透露美国军方高层人士最近在不同场合多次询问中国军队高官,如果中国的核武器基地或其他核设施受到美国精确制导常规武器的打击,中国是否会用核武器进行反击。

  由于中国在拥有核武器的第一时间就公布了“中国永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多次声明严格遵守并且切实履行了有关核武器使用的原则。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上中国核武器使用原则在今天严重阻碍和限制了我们利用核武器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神圣使命。

  根据我党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对我国核武器的使用原则做出必要的完善和补充,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安全形势的需要,以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绝对安全。

  

  因此,中国应该在不改变“中国永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核武器使用的修正案,也就是“中国核武器使用三原则”并且向世界公布。

  什么是“中国核武器使用三原则”呢?简单说就是中国在不改变“中国永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在三种特殊的情况下中国可以使用核武器反击敌人的进攻,而不必受到“不首先使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原则”的限制。

  

  中国地下核工程

  这三种特殊情况分别是。第一,在中国核武器或核设施遭受敌人各种常规武器袭击的情况下。第二,在中国航空母舰、战略导弹核潜艇遭受敌人核武器或常规武器袭击的情况下。第三,在中国本土重要设施、水利工程或居民聚居地遭受敌人袭击的情况下。

  

  中国战略核武器可攻击美国

  如果外国军队或武装分子对上述中国的上述目标发动袭击,无论使用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发袭击,无论这些袭击行动是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后果。中国政府都有权利依据上述三原则,对发动袭击的国家、军队或武装分子首先使用核武器进行打击,而不必受到上述国家是否为有核国家、是否首先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限制。

  中国此举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原先对国际社会郑重承诺的,“中国永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原则”,而是在这个承诺的基础上完善了其代表的基本内容。也有效的应对了美国企图对中国发动先发制人式的常规武器袭击的企图和冲动。

  我们必须正告美国的某些狂热好战分子,不要以为自己拥有一些高科技常规打击手段就忘乎所以。不要天真地认为可以发动所谓常规武器袭击来摧毁中国的核反击能力,而中国还会坚持所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任由美国摧毁中国的核武库而无动于衷。

  上述想法是愚蠢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美国真的这么做,只能将美国人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入彻底毁灭的危险境地,美国的某些人必须对此事后果的严重性和危险性有特别清醒的认识。

  

  核武器危害异常严重

  另外,针对某些国家频繁叫嚣武装袭击中国的航空母舰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企图。中国政府必须正告这些国家,航空母舰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重要象征,对中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某些国家、军队或武装分子敢于袭击上述目标,就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严重侵犯,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严重战争行为。

  中国政府有权对武装袭击上述目标的国家、军队或武装分子首先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而不必受到上述国家是否为有核国家、是否首先对中国使用核武器的限制。

  

  美国核武器美国是唯一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

  航空母舰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是中国国家的象征、是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任何对上述目标的武装袭击都会受到中国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所有武器的反击。中国正告有关国家不要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中国人民说话是算数的、勿谓言之不预。

  中国政府正告某些国家,任何针对类似三峡水利工程、中国重要的公路、铁路、民生设施、居民聚居地的武装袭击,不论是使用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都必然遭受中国核武器的全力反击。

  任何国家都不能威胁到中国人民的生存权,一旦发生针对上述目标的武装袭击,比然会受到中国核武器的全力反击。在民族生存的问题上,没有任何条件可讲、中国必然会做出毫不留情的反击。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现在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克服一切干扰迎难而上,才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想。中国人民是善良而宽厚的,但是并不代表中国软弱可欺,要知道惟有霹雳手段才显菩萨心肠。